一位患者眼里的绵阳市中医医院和针灸二病区 且看今日国医人

2015-02-26 16:29:08      

撰稿:贺正义


【编者按】

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而结缘,有时甚至是“生死”之交。本文作者贺正义老师前不久到绵阳市中医医院针灸二病区(康复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住院治疗,时间近半个多月,出院之后,贺正义老师把这段时间里的就医亲历写成了文字,以生动、平和、真实、坦诚的语言,讲述了她眼中的绵阳市中医医院和针灸二病区以及医护人员、医患关系,展示了医疗背后的苦乐悲欢。希望更多的人会透过这些文字看到医者之心,看到医学的局限,看到医改的必要,看到医患的和谐。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我们需要的不是猜忌、猜疑,我们需要互信,需要敞开心扉,也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医患关系。

经作者贺正义老师同意,绵阳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服务号特摘编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以前接触西医比较多,这次治病到了绵阳市中医医院。初到中医院也没有为他们写一篇文章的想法,到出院时觉得真该写写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生命的音符,让我们听听他们的音符。



图为:古英主任医师在带教实习医生。


图为:艾双春主任医师在为患者做小针刀治疗


针灸二病区医生小像:古英艾双春


“尔有千般疢难,我凭一颗仁心”这幅对联就悬挂在针灸科的大门两边,让进出的人心动。四十多岁的针灸中心主任古英,身材修长,衣着雅致。中心副主任兼针灸二病区主任艾双春身材适中,话语不多,略厚的嘴唇使他显得憨厚淳朴。中心下属有针灸一病区(脑病科)、针灸二病区(康复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医改后优惠的医疗政策让城市和农村中多数人治得起病了,人们就诊率上升明显,而医院、医生有限,于是医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艾双春所在的针灸二病区有70个床位,而病人却经常达到80多甚至100多。上门诊时看病的人多,有时一天看几十上百个人,想到病人来一趟不容易,没有办法,他们只有全力看,病人看完后早过了下班时间,肚子饿得咕咕叫。每周星期二、四古英艾双春分别带医护团队病区大查房,病人多,一般到12点半才能查完。他们还要带教医学生,结合病员的病情给一批批来医院实习的医学生讲理论和治疗方案,外国留学生就通过翻译教学。他们还要给本医院、科里业务学习上课,到社区义诊、对群众作健康宣讲。医学发展迅速,上课必须拿话来说,一盘子菜得端给大家,还得是好菜。回家必须看书,看医学期刊、上网查先进的治疗方式,疑难病的治疗新进展,同时还要出论文。平时已经够忙了,2001年医院奋力升三甲医院,三年建设期间,软硬件建设都要跟上,更加忙。古英艾双春带着全科同志准备大量的资料,用心做好医疗事物,病房、科室的布置、技术演练,天天加班。最忙时全科两个月没放过假。2008年“5.12”大地震袭来,古英和她的同伴们天天熬预防疾病的药,送到安置在九洲体育馆的灾区群众手中。余震不断时,古英等又几次到北川的乡镇,到农民家里入户做预防工作。我问,去北川不怕吗,她淡淡地微笑着说“不怕。”

一个大学生双腿痛,治了很久,说椎间盘突出,吃了很多的药,花不少钱都没效果。最后找到古英古英怀疑是强直性脊柱炎,检查后果然是,经过对症治疗,疗效很快显现了。古英的皮肤太白了,像长久没嗮太阳的肤色,我对她说你是不是长久没晒太阳了,她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脸说,也许是吧。古英早上进医院大楼,中午在医院吃饭休息,下午接着上班,晚上回家,几乎一天都见不着太阳,她在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采访时她不断地接电话,全是病人的事情。她说:“孩子已经上大学,没什么负担,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工作了。”我说你们太忙了。 她说“忙惯了,清闲的工作反而不习惯了。忙着感到愉快。病人说好转了就很高兴,特别有成就感!”她治好的农村患者多,有的患者进城时还给她提点花生新鲜菜什么的,每次推辞掉都挺费劲,但农民朴实的心意让她很感动。25年前古英大学毕业就到了绵阳中医院,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箐箐年华,岁月如飞刀,在她美丽的脸上刻下了细细的皱纹,而她的时光没有虚度,针灸科原来只有20多个员工,发展到现在60来人,她的心血也凝结其中,皱纹能够证明。

艾双春来自南部县农村,少时家乡贫困,村里一个壮劳力天不亮出工到天黑收工一天才两角钱。因为穷,没粮食,家里一天只是早上、下午吃两顿饭,晚上不吃饭,饿了也没饭吃,爸爸妈妈说睡着了就不知道饿了。七六年那年天干,稻子减产,没有米,天天都吃玉米糊糊加红苕,家里有时连盐都买不起,盐都没有吃的。那时候农村孩子要改变命运只有当兵、读书两条路,他发奋要改变命运,初中时学校点煤油灯,高中有了电灯,晚上十点钟学生寝室关灯,他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到十二点。勤奋使他成绩一直领先。所幸的是他有深明大义的父母,贫穷的爸妈说你读到什么程度我们供到什么程度。那时候大学非常难考,二十多考生中收一个。先得预考,预考名额由县教育局根据各个区上年考试成绩分配,上年考得好的多分一点,差的少分,太差的地方连预考名额都没有,预考不上就不能考大学了。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艾双春脱颖而出,靠着每月12元的助学金,家里给点零花钱,艾双春完成了大学本科五年的课程。接着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大学读了十一年,成了十里八乡唯一的博士。六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他走出了家乡。 虽成了博士,艾双春还依然像土地一样质朴,毫无高人一等的派头。和善的他总爱换位思考,老想着病人如果是自己的亲人,该如何用药才费用少效果又好。他的医术高超,我拍了几张片子,报告还没出来他检查后就说是什么问题,报告出来果然是。采访中不时有病人、本院的医生来找他看片子,无论是谁他从不拒绝,总是仔细地看后给别人解释。他带了几个研究生,查我们病房时,他根据房里四个病人的情况给学生讲是什么病,有什么表现,病程发展,最后结果,书上是怎么说的,临床怎么治疗,讲得细致准确,让我这个门外汉都听得心生敬意。他说必须给学生好好讲解,不讲他们什么都学不到。为了讲好课,他制作了腰椎、颈椎病的康复治疗等许多幻灯片,一边讲一边用幻灯展示,很直观形象。他说他也有遇到难题的时候,病人效果不好自己很着急,晚上睡在床上都在想什么病,该怎么治。找他看病的人多,其他医生有问题也找他商量,他格外忙。每天,我看见他在12楼给病人诊断,做小针刀,查资料,处理科里的事务,一会儿有病人叫,赶快上13楼给病人扎银针。没医生值班了他顶上,头天晚上值夜班,上午休息一下,下午又上门诊。我需要扎银针,他都是门诊下班后上楼来给我扎。不爱言谈的他总是行动着,我见拖着有点沉重的脚步,楼上楼下走来走去不停地做事,任劳任怨却不任功的他,不知怎的生出了心痛的感觉。相处一个多月,从没听到他诉苦抱怨过,后来才听别人说他患有高血压,而且还不低。



图为:三位青年医生周祖刚张昭李泓主治医师商讨患者病情



图为:杜勇医师在为患者做拔罐治疗


青年医生:李泓周祖刚张昭、杜勇

针灸二病区的医生都比较年轻,和他们处久了,您会发现这些青年才俊们的共同点:“追求,让生命开花”,“爱学习,总往深处钻研。”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领域里干得更好。

李泓,挺拔高大,五官端正,风流俊赏,我想一定有许多姑娘暗恋他。他生长在中医世家,爷爷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祖父祖母父母都是中医,家庭的濡养让他走上了从医之路。病区有一百多住院病人了,但只有五个医生,一个医生要管20多个人。早上,李泓急匆匆赶到病房,挨个看了自己管的20多个病人后,又急匆匆地赶下楼去,到门诊坐诊。

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护理卧床病人,对家属都是不小的心理挑战,何况外人。一次,一个孤老因车祸全身骨折,完全昏迷,手术完稳定一点后转到李泓管的病床。老人一身是伤,皮肤都不完整,还患有皮肤病,身体有组织液体流出,满身的老污垢又脏又厚,车方没有人来护理。李泓和护士长敬正英带着苟魏霞等护士,竭尽全力地抢救护理,每天戴上手套,为老人擦澡、擦药、翻身、拍打,防止褥疮、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和全身僵硬,慢慢将老人身上的污垢擦洗干净。老人没钱吃饭,大小便失禁,敬正英自己花钱买了易消化的食品和尿不湿,将食物做好打碎用食管给老人喂,垫上尿不湿。几个月下来,干瘪的老人体征变好了,苍白的脸红润了起来,李泓和同伴们很高兴。一位肺部感染全身浮肿的高龄老太太突然骨折,丈夫又患癌症住另外的医院,夫妻俩只有一个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钱请陪护。孩子照顾了爸爸就没时间照顾妈妈。李泓和护士们帮着翻身,擦洗,喂饭,虽然因病太重老人去世了,但家里人还是写来表扬信,感谢他们的付出。2009年大量的“5.12”大地震伤残人员从外地医院回来,省卫生厅将四川省地震伤员康复中心绵阳分中心设在了绵阳市中医医院,医院抽调骨干医生成立了专门的康复病区,工作量大,每个医生要负责二十来人。李泓在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修回来后,和科里的同志们一道,每人每天为十几二十多个伤员按摩,活动、矫正身体,防止肢体僵硬。做了将近一年,很是累人……..还有还有,在十二年的从医生涯中李泓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没法一一列举了。

儒雅的周祖刚很温和,说话还红脸。他对病人总是小心翼翼的。他说:“当医生不容易,生怕出错,怕病人责怪,我把自己的责任看的很重。”有危重病人,晚上下班了周祖刚都要打电话到科里问情况,第二天一大早第一个就去看他,看到病人有好转就很高兴,病人情况不好他一天的心情都不好。他总是主动把自己的电话告诉病人,病人有事好找他。有时累了一天,半夜三更刚入睡,电话响了事情就来了。他用药很仔细,特别注意中西医结合。疝气发作疼痛难忍时多是打止痛针,而周祖刚给病人扎银针,针到痛止。一些病人他在用西药的同时又扎针或按摩,扎针按摩都是他自己做, 因此他付出得更多。2010年元旦放假前,来了一个骨质疏松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老婆婆。他本该休假病人由值班医生处理就行了,可想到老人病重晚上睡不着,怕值班医生不了解病情,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医院,请其他专科医生共同会诊,调整用药,灌肠,给值班医生叮咛注意的问题。次日又来看老人大便解出来没有,第三天大便出来了他松了一大口气,而他的三天假期就这样过去了。他说我是主治医师,要负责,有重病人放假在外边玩心里都不踏实,不如到医院。医生是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周祖刚总是耐心地给病人解释病情,为什么要这样治疗。良好的沟通减少了误会,增加了信任。医术好加态度和蔼,病人间相互传,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患者一来就问周医生在不在。我在周祖刚的门诊室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一来就说周医生给我按摩一下颈项嘛,周祖刚马上给她按摩。她说周医生人好技术也好,她们一家十几口人看病都找周医生,周医生成了他们家的保健医生了。江油长钢一个病人在周祖刚那儿看过病后,把一家三代都带来找周祖刚看,又介绍了很多其他的病人来。别人开玩笑说她是医托,问她拿了多少钱,她说一分没拿。周祖刚从医13年,有的患者幼儿时就是找他看病,现在成了大姑娘小伙子了还找他看病。实习生来了分为各个教学组,每个组的带教医生教实习生如何上临床。周祖刚是科里的教学秘书。我见他在坐门诊时,一会儿把脉,一会儿叫病人躺到床上检查腰椎、腿,一会儿开检查单,中、西药的处方,同时还给实习生讲解。一没有病人马上见缝插针地拿出教学笔记,记上教学情况。不浪费一丁点时间,时间对于他们太宝贵了。朱自清说时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而周祖刚的时间是在不停地服务中流过去的。一个89岁的老婆婆要输大量的血,医院用血紧缺, 7个子女都不愿意献血,没法,急用,周祖刚去血站献了200毫升,医院也动员本院医生献血,才解决了老人的输血问题。正在和我说话时,手机响了,是科里动员捐助金秋助学的,周祖刚说他捐50元。他说,绝大多数医患双方还是相互配合的,但还是有病人不信任医生,又不懂,自己查网上,问网上这么说,你为什么不这么治,弄得医生很无语郁闷。因为各个各体、病的各个阶段等是不一样的,治疗方法也有多样的,不信任很不好办。

杜勇从医快十年了,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当一个好针灸医生,学针灸专业的他到了认为最能施展才能的中医院。针灸二病区针灸推拿室就他一人,病人很多。每天,两个大房间里烟雾缭绕,睡满了扎针的、艾灸的、敷药的、敷蜡的、做推拿按摩的,一会儿这个叫敷药蜡疗,一会儿那个叫上电针取电针,一会儿电针的电流大了小了,一会儿这个人脖子要按摩,那个人腰要推拿。按摩推拿特别费力气,自己按摩腿脚时间长了还不耐烦,而杜勇每天都有按摩推拿的病人。不爱多言语的他闷头不停地给这个人扎针,给那个人按摩肩颈或者腰,有时人多按摩下来累得不行,没听他吭声说累。有实习生帮忙时还好点,没有时杜勇忙得团团转,这个喊那个叫,叫声多了脑袋都大了。虽然累但他感觉很好。他说中医院病人多,自己还年轻,多见病例有好处,多练习穴位才扎得准有针感。杜勇说病人对治疗满意,见了跟他打招呼是最高兴的事。付出的是全心,要求的回报是打个招呼有个微笑,多么低的要求啊!他说针灸电针是机器,有时接触不好电流调不好,病人不理解说整他,让他很委屈。他检讨自己有时病人多,事情做不完又必须做完时就烦躁,说话语气就不太好。杜勇很喜欢医院业务学习抓得紧,医院每周一次,科里还要组织两次业务学习,他力争不缺课。他每年要买几百元上千元的医书看,他很高兴,最近书店打折,他买了四本医书才花了几十元。采访时他有些急,说医院要求医生每年的继续教育分数为25分,每季度考,人体解剖,病理学、方剂学、经络学等都要考。今天下午中医药大学的老师来讲课,他要去听,听之前要把需做的事做完,只说了十来分钟就走了。

科室里个子最高的人要数硕士张昭了。来自内蒙古的他,眼镜和他修长的身材非常和谐地构成一个优美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是草原汉子的血性和耿直倔强是与生俱来,浸透在他的血液中的。和他一说话就强烈地感到了这点。

张昭的血管中涌动着爱。张昭说医学的一个小分支就够人研究一辈子了,大学的教材是基础,要更优异必须广泛涉猎其他的医学专著。因此张昭很爱钻研。师哥给他介绍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他马上找来看,钻研使张昭技术很好。一个两腿冷痛麻木了30来年的病人,求医问药几十年一直没治好。张昭摸她的足背动脉,发现较弱,就让她查下肢动脉,发现血管狭窄并有多发性斑块,用了溶解血栓的药,没多久症状就消失了。一个阿姨失眠了十几年,张昭开了两个经典古方,过两天阿姨来找他说“您的药咋效果这么好!”一个重度骨质疏松伴子宫脱垂的老人,子宫脱到阴道处卡住,小便从子宫边流过。很容易感染。他悉心开药,和护士一道给老人细心的医疗护理,老人既没生褥疮也没有感染。几次约采访张昭他都有事,想星期天放假他值班可能有空,去时他在楼上照看住院病人,同时门诊病人挂号到住院部来看。那天有好些门诊病人。张昭不停地检查开处方,给病人解释。一个患者要求做CT检查,张昭说这是不用做CT的小病,口服吃点药就能解决了。他说:“从小父亲就给我们说,不管做什么先做人,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外人都要讲良心。不用做的检查就不做,能够为病人节约就节约。”采访时断时续,张昭说今天算轻松的,人多时根本没时间和您聊了。干着事说着话不觉就到晚上快七点了,听到病区里同房间的病人吵起架来,顾不上吃晚饭张昭又去解决吵架的事。他们科里5个医生,住院部隔四天值一个夜班,上班时间远远超出8小时,年休假也因工作忙安排不了,他们说就算是做贡献了。

13岁离家到学校读书到28岁,又到医院工作的张昭,很想念远方的父母。他说我们兄弟四五个,父母把我们一个个供养大帮我们成家立业不容易,现在没一个人在家。父母离不开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和亲友们,不愿意来绵阳,他又没法回去照顾,觉得很亏欠父母。每当听说父母不好时都心痛,听说父母好时就很高兴。今年想休假回家看看父母,吃妈妈做的小米干饭,哪怕咸菜疙瘩他都高兴踏实。“只要有长点的假我就要回去,必须得回。”他坚决地说,



图为:病区护士长敬正英带领团队护理查房


 护士妹妹们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护士脸上表情的冷热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在病房里,针灸二病区的护士们对患者从没有直呼其名的,都是婆婆爷爷阿姨叔叔地叫,叫得人心里暖暖的。每个人的床头卡片上,她们特别用大字加了该病人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如头昏的病人写着防跌倒、慢起床等,病房里入院病人须知、常见病的防治、走道上的提示等,也是细心的护士长敬正英带着姑娘们弄的。药物过敏的病人戴红色腕带,每次输液前她们三次核对人名药名,扫描药瓶和病人的腕带,输液打针时都很细心,一般是一针见血,个别没扎好需要重新扎时,她们总非常歉意地不停道歉,让病人的心里都过不去了,直说没关系。输液病人没护理的,全是她们帮着提液体瓶子上卫生间,送回床上,帮着把被子盖好。她们帮病人剪指甲,整理床铺、开关电视、将床摇高等等,我们病房洗脸池堵了也叫她们,这应该是水电工的事,一个妹妹二话没说,手伸进脏水中将水池弄通,然后洗手,再给手消毒。此后她也没对任何人说过,似乎做的是份内的工作。这些花样的女儿一进来,银铃般的声音带着活泼温暖,房间里一下就像涌进了春天明媚的阳光。

2008年“5.12” 大地震袭来时,医生护士忙着将病员、床、被褥从病房中搬到外面安全地带,接着大量的伤员源源不断地运来,医生护士们在露天睡地铺,白天黑夜地在帐篷里治疗伤病员,地震后几天了,很多医护人员都没有回过家。苟魏霞的老公来找她,邓丽萍的老公在部队,回来见到她们这么忙,都来帮着搬运照看病人。一点一滴看在眼里,一点点累积起来,爱写诗的李勇福阿姨给她们写诗,有人送来锦旗,赞美这些可爱的天使们。

这是一群爱学习的天使。下午有病房空了,一个人模拟病人躺在床上,其他人按照规程交流问病,护理。有时年龄大些的苟魏霞等带着新护士、实习生,围坐一起学习讨论。医院不时举行护理技能比赛,她们想在比赛中争第一。

超量的病人让医生们在超负荷地工作,王芳医生生病了住院,科里的病人又得管,于是上班时间工作,下了班才输液理疗。万家团圆的春节,有医生护士几年都在病房值班度过。虽然累,虽然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但是“当康复了的病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一切都值得。”他们说。



图为:苟魏霞等护士在扫描核对治疗药品


前行的壮歌

绵阳市中医医院新楼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病房、科室不再是很多医院都相同的白、兰二色,门是中国传统的紫红色,有些处还雕花。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的木刻匾,“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随时提醒着医护人员。“以人为本,以人才为医疗核心,以病人为中心,至精至诚地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这也是医院的治院思想。

“软件硬件一齐上,内涵发展,既有中医特色,中西医两手都硬”是医院领导班子的共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有精良的技术。医院一方面全力引进人才,如今已经有博士、硕士200余人,有高中级职称350多人。一方面大力提高本院医生的水平,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哪个医院的哪个专业最好,他们的医生就到那里去学习进修。同时又积极地对外与省级大医院合作,整合专业力量,建立科研、临床一体化综合治疗绵阳平台。胰腺炎发病急,死亡率在40%以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医院脾胃病科(消化科)与川大华西医院合作,建立了四川省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技术协作中心,使业务水平大为提高。医院还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是两个学校的临床教学医院。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巴西等国的不少留学生到医院实习。他们还与俄罗斯的医院合作,去年给俄罗斯派去三个专家,俄罗斯的医生来这里学。广东、福建等省的不少医院都和他们有交流。

打造中医特色工程的同时绵阳市中医医院努力发展西医技术。如今眼科、普外科、沁尿外科、心血管病科肾病科、口腔科等专科都开展得很好,血液透析中心满负荷运转,安心脏起博器、冠脉造影、心血管支架安装等许多微创介入手术,他们每年要做近千例。一天,途经绵阳的火车上一旅客突然腹痛难忍,在绵阳紧急下车送到了绵阳中医院,诊断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恢复得很好,病人给他们写了很感人的致谢信。下一步他们还准备与天津合作建立脑病治疗基地。现在,他们的针灸科、脾胃病科、眼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肺病科心血管病科骨伤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内分沁科、儿科、康复科肛肠科是市级重点专科。医院每个病区都建立了中医治疗室,中西医结合增强疗效,用多种手段让病人早日康复。

大医仁厚,绵阳市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无私地付出。罗江、仪陇、平武等六个县中医医院上二甲医院,壤塘县藏医医院上二乙医院,他们去帮助,还帮壤塘建起了中药饮片加工厂,针灸科支援了壤塘20万元的康复设备。古英周祖刚坐十几个小时的车去那里指导,还有医护人员长期在那边帮助工作。去年医院有八个医生在外支援。去年冬天,南桥眼科分院的吴子镜、冯源、邓伟等带着设备,到零下十多度的阿坝藏区,免费为1百多个藏族同胞做白内障复明手术,藏族同胞特别感谢,称他们是光明使者,临走时拉着他们的手舍不得放开。他们还为贫困群众减免费用;到乡镇社区义诊、做健康讲座,每年来听讲、义诊的有十多万人次。北川、芦山地震他们马上派人去支援,40多名医护人员去芦山,医院、职工为庐山捐款、捐物40多万元。

2014年12月,绵阳市中医医院迎来建院30周年。三十而立,30载春华秋实。绵阳市中医医院已由当初职工不足40人、面积仅500余平米、资产20余万元的门诊部,发展成为在岗职工近千名、编制床位700张、总资产近3亿元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4年医院全年门诊近56万人次,出院病人近1.8万人次。成绩的取得是全院医务人员奋力地进取攀登,努力燃烧自己,默默奉献的结果。他们是平凡的,很多医生护士到出院病人都不知道全名,他们很多感人的事情鲜为人知,可是他们仍然努力着。这些国医人像山野的鲜花,有无人知道都吐蕊绽放,完全地向世界捧出自己,却不希翼回报。他们又像一个个音符,将自己的歌声汇入医院团队的大合唱,于无声处,我们听到了沉毅的他们前行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