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内外科融合 守护心健康
2022-05-05 14:42:00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人,且呈年轻化发病趋势。这类兼具久、急、凶的疾病,对专业医疗科室提出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双重要求。绵阳市中医医院对心血管疾病的内外科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既有功底深厚的中医中药治疗手段,又有技术领先的现代医学技术,可谓是“左右护法”攻守兼备,也被心血管疾病患者视为“救心人”。
中西结合助力患者获生机
两年前,95岁的廖婆婆出现胸闷、气紧等症状,在当地治疗效果不理想后转院到绵阳市中医医院。到院时廖奶奶的体重仅有60多斤。
谁知刚入院不久,老人突发心肌梗死,情况十分危急。“我们检查发现她的三支血管严重阻塞,当务之急是要打通堵塞的血管,才能保持心脏功能的完好。”心血管病科主任刘忠贵在掌握了准确情况的第一时间,迅速安排开启绿色通道,并紧急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过合力救治,患者堵塞的血管被打通,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刚平静了没几天,廖婆婆又出现了新情况——感染。原来,廖婆婆在来院之前已使用抗生素多日,这导致了她的胃肠菌群严重失调。经过中医辨证,专家又为廖婆婆开出了口服中药对症治疗,并结合热奄包、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外治方法进行全面调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廖婆婆再一次转危为安,直至康复出院。
“传统中医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有着独到之处,如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刘忠贵主任表示,中医药特色优势强有力地支撑保障了治疗效果,更是为像廖婆婆这样的特殊患者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机遇。
介入治疗“开辟”健康新路径
“微创”是现代医学诊疗发展的趋势,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在临床诊疗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器官结构和功能,为患者在保障健康的同时保持“原装”生活。
房颤,即心房颤动,作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较普通人高出5倍。长期以来,该类患者主要通过服用抗凝药物和射频消融两种方式进行治疗。
“但有的房颤患者并不适合服用抗凝药物,因其具有不良反应较大、可导致颅内出血等风险。同时,射频消融对慢性、永久性房颤治疗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易复发。”刘忠贵主任说,鉴于此,科室与时俱进,紧盯国际、国内前沿技术,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从源头上来解决房颤致脑卒中的问题。
1年前,70多岁的患者王某某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衰并伴有房颤,服用抗凝药物效果不理想,身上开始出现瘀斑,伴有出血症状,便来到绵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就医。专家会诊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年龄因素,为了避免房颤的复发,为其制定了“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方案。手术由刘忠贵主任亲自实施。术后患者终于恢复了正常心律,也消除了血栓的隐患。
作为一个出血量极小的微创操作,左心耳封堵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无须行开胸手术,3毫米左右的导管经皮穿刺,通过房间隔将封堵器装置送入左心耳开口部位,隔离了左心房与左心耳的内腔,达到防止左心耳血栓脱落而引起中风的目的。
绵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是四川省级重点专科,辖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电中心、心导管室、CCU、中医综合治疗室,多年发展炼就了一支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队伍。能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冠脉旋磨术等先进技术,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有力保障。
外科手术迎来发展里程碑
4月17日,绵阳市中医医院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医院心胸外科在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病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等团队的大力协助下,成功完成了3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让三名心脏疾病患者获得了新生。
准备:细致入微
众所周知,心脏外科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同时具有位置较深、暴露困难、过程复杂、操作精细等特点,所以心脏外科手术曾经是难以触及的禁区。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是通过灌注心肌停跳液让心脏停止跳动,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和肺的功能,实现全身器官血液灌流和氧气交换的基础上完成的心脏外科手术。整个过程对人体内环境的监护和精准调控,心肌和重要脏器的保护水平都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医生、器械护士等紧密协作,同时在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多个学科全程参与。这不仅考验的是团队协作的技术水平,还是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早在半个月之前,医院党委书记任清良、院长赵平武即对此次手术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与安排,并作出“举全力攻坚,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的指示;业务副院长张明多次牵头召开了相关部门协调会,全力以赴为手术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4月15日,一场由院长赵平武、副院长张明亲自主持,医务科、护理部、医学装备部、手术室、麻醉科、超声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病科及检验科共同参加的术前讨论会召开。会上,各科室专家结合三名患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资料,根据各自专业要求,进行了认真讨论交流。大到每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疑点、难点、风险的分析和预判,设施设备的到位情况,小到水电线路检修、患者术后病房调配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安排。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让患者及家属更加放心,医院邀请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黄克力教授手术团队到场坐阵指导。
奋战:全力以赴
一切准备就绪。
4月17日早上8点,各岗位医护人员迅速到位,手术准时开始,按照既定方案依次为1例35岁先心病房间隔继发孔筛状缺损上腔型、1例5岁4月先心病室间隔膜部瘤样大缺损、1例53岁主动瓣毁损重度关闭不全患者(术前并有冠心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行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手术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黄克力教授、刘胜中教授和绵阳市中医医院心胸外科首席专家何树松主任医师、主任刘惊涛主任医师共同完成。术中,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转机医生和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下,由人工心肺机替代患者的心脏和肺进行全身各脏器的供血供氧,同时提供无血手术野,主刀医生精准地对心脏进行“整修”。
在以杨蕾主任、熊锐护士长为首的手麻团队高效默契配合下,晚上19点,最后一台手术结束。三名患者的心脏问题均得以彻底解决!在转运呼吸机和监护仪的连续监测下送到ICU由专业的心脏重症监护团队进行术后的监护处理,心脏手术快速康复理念得到全程运用。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常,术后6小时均能经口进食营养。
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患者的家属也都如释重负,“从术前、术中、到术后都能感受到这家医院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当天他们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医护团队还轮流在重症监护室值守,真的太让我们感动了。”在心胸外科病房里,患者家属谈到这些天在绵阳市中医医院的就医感受,感动的热泪盈眶。
11个小时的奋战和坚守,换来了三名患者的健康和三个家庭的幸福。整个过程中,黄克力教授团队全程参与并悉心指导,同时也对绵阳市中医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硬件设施等综合实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发展:精益求精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一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除个别小的房间缺损在1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是这些年医院发展的高频词之一。此次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开展,也正是对这一医疗模式的深刻体现,为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筑起了一方坚实的平台。
“如今的绵阳市中医医院,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的办院宗旨,全面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不仅中医特色突出,而且西医技术过硬。特别是在外科,一些先进的、高水平的技术更能说明这一点。”绵阳市中医医院院长赵平武颇有感慨说。
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才的不断培养,绵阳市中医医院心胸外科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诊治疾病,除了开展常规心胸外科手术外,在微创技术上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目前已开展胸腔镜下及小切口下“食管癌根治术、肺癌根治术、食管良性肿瘤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贲门肌层切开术”等高难度微创手术。
可以预见,医院在“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下,必将能在心脏疾病救治领域闯出一条最优发展路径。同时也将为更多心脏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权威的治疗,让绵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