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健康详细

大医精诚 传承有道——记绵阳市卫生与健康特别贡献先进个人李培教授

2017-09-24 19:37:50      

他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拥有众多耀眼的头衔: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绵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

他在日前举行的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再获“绵阳市卫生与健康特别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在中医界享有盛名,言谈举止却平和低调。那些不远千里赶来就诊的病人、跟随他多年的学生,无不钦佩感恩……

他,就是绵阳市中医医院的李培教授。直到今天,李培教授虽已年近古稀,仍然坚守临床一线。他说,很多人从外地过来一趟不容易,作为医生,他不能拒绝患者。


从无到有 助推绵阳中医发展

出生于1950年的李培自幼喜爱中医,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熟背了好些中医基础知识:药性,方剂,中医经典名著。

1972年,已当了几年医生的他被选送到成都中医学院就读。在大学里,他仍然是最用功的那一个。当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时,大学要挽留他,但他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服务,执意回到了绵阳,被分配到当时的绵阳中医学校任教。

1986年6月,李培成为绵阳市中医医院院长,“当时的条件很苦,新组建的中医院30张病床和被子都是借的,仅有的600平方米房子是租的。”

要发展中医,要让中医更好为绵阳群众服务,就要抓建设。李培开始“三抓”:抓基础建设,争取资金筹建门诊部;抓人才建设,聘请知名专家坐诊、指导,还将大批医护人员派去北京协和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学习进修;抓学科建设,到院外租房,开办专科分院、饮片厂等。最终,医院走上了正轨。在他的精心管理与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了四川省地市州首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管理得心应手,在医术上,李培有着深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消化、呼吸系统等疾病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擅长诊治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疾病。作为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该科2012年被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单位。


NJ8A6507.jpg


德艺双修 坚守临床一线工作

李培教授最为推崇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他常说,“悬壶济世之人必须严格遵循一要有精湛的医术,二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他认为行医、解疑答惑之人,德艺是立身根本,缺一不可,因此必须德艺双修。

为了深爱的中医药事业,他悉心研习中医四大经典,广泛涉猎现代医学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他带领团队研制的温中养胃合剂、调中平胃合剂、翁榆合剂、虚秘合剂、枳硝润肠合剂等专科制剂,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颇佳,实现了中医中药治病的“简、便、效、廉”。因技术精湛,他参加了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中国中医专家团赴南非、毛里求斯进行义诊和学术交流。

“大医精诚”是他的信条。如今,李培教授已年近古稀,仍然坚守临床一线。为更好更多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无论门诊还是查房,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提前半个小时到岗、中午1点左右下班吃午饭已是常事,哪怕带病工作,也风雨无阻。无论病人富贵还是贫穷,他都一视同仁,尽心救治。李培教授说,很多外地患者过来一趟不容易,他必须要诊疗完才行。据了解,他常年坚持每周2个半天专家门诊和一个半天病区查房、会诊。每周门诊120人次以上,年诊疗病人6000人次。其中外地病人占门诊病人30%。高尚的医德、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全国各地慕名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外地患者辐射到了成都、重庆、云南、陕西、甘肃、新疆、贵州等地。


传道授业 培养中医后继人才

“我不怕学生都学去,生怕他们学不到。”在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上,李培教授主持多项课题,其中1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绵阳市科技进步奖。先后撰写及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了60余万字的《临床实用方剂手册》出版发行,并参编医学专著2部。

“老师言传身教,治学严谨。”秦万玉是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李培工作室继承人,如今是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深受患者信任。她说,中医药学术的体系相当深奥,她在跟师过程中,接触不少疑难杂症的病例及诊治方案,充分吸收李培教授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培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孔文霞说,李培教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把知识加以分类,归纳,并纳入个人见解,将中医药临床经验进一步客观化、微观化、指标化和规范化。

李培教授作为绵阳市中医药界领军人物,主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教学工作,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30余人、带教学生300余人。就像辛勤的园丁,不辞劳苦地培养中医接班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如孔文霞、秦万玉这样的优秀中医后继人才,为中医的传承、弘扬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