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健康详细

“春捂秋冻”的玄机

2012-04-16 10:31:06      

“春捂秋冻”,是一条人人都知道的养生谚语。乍暖还寒的春天不要急于脱掉厚衣服,秋天要稍微凉一点,别急着加衣服穿。除了防止感冒,中间蕴含的基本中医理论,你知道吗?
《内经》这样描述:“春三月,此谓发陈;秋三月,收敛神气,养收之道也。”这段话告诉人们,“生发”和“收敛”,分别是春秋两季的关键词。
春在五行属木,主生,在五气主风,对应的脏腑属肝,春天具有生长、生发的特性。进入春季后,人体四肢舒展,脏腑机能旺盛。“宿疾”、“病根”也容易在此时表现出来;秋在五行属金,主收,在五气主燥,对应的脏腑属肺,秋天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特性。人体脏腑机能在这个季节表现出收敛,储藏,为进入寒冬准备。
从西医理论来讲,春天里寒冷的空气还没有完全消退,气候变化不定,室内室外的温差比较大。若果脱厚衣服太快,会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使一些体质较差的人体内功能发生紊乱,发生一些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而秋天,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很多衣服,甚至早早穿上棉衣。殊不知,过早地穿上厚衣服,身体得不到对寒冷空气的适应,使防寒能力降低。到了三九严寒,真正的寒冷季节,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不能适应,抗病能力减弱,就会发生很多呼吸道的疾病。
从中医理论来说,春天主生发,怎么生发?除了早睡早起、经常散步,让阳气慢慢生发出来之外, 还应当多穿一点,让身体发热;而秋天主收敛。如果秋天过早穿上厚衣服,稍有活动身体就发热流汗,则无法收敛。这就是“春捂秋冻”中蕴含的道理。
立春当捂,春捂有度。要做到以下几点:春捂穿衣应下厚上薄,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同样,不能盲目的坚持秋冻,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导致外感疾病的发生。秋冻开始的时间要从夏末秋初开始,才能自然的过度到对秋凉到冬寒的机体调节,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空气变化。